智慧社區
-----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智慧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打牢夯實了”。
二、跳出公安看社區,跳出警務抓治理
社區治理事關民生、發展和穩定,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我們秉承著 “跳出公安看社區,跳出警務抓治理” 的高度戰略理念, 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社區治理的戰略布局。
三、建設方針
黨建引領、警務牽引、社會協同、科技支撐、法治保障 深化社區治理的慧化工作。
1.黨建引領,推動建立堅強有力的社區治理組織體系
先后協助各地,打造“紅色庭院”,“黨建聯盟”,VR智慧黨建教育基地等黨建品牌;
依托社區黨員,打造“紅色網格”社區治理模式,實現“網格黨員一根線,穿起百姓家中事”;
推行“萬名警力下社區”,變“一警單干”為“1+N"組合干,帶動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群眾組織及行業協會等參與治理,形成“請跟我來”“一呼百應”良好局面。
2.警務牽引,全面打造實戰實效的基層警務堡壘陣地
助力各地重點打造派出所這個社區治理的 “橋頭堡”。
優化警務區設置,在人員居住密集、治安狀況復雜區域,打造集處警、駐勤、服務和社區辦公“四位一體”的中心警務區,實現一警多能的警力無增長改善。協助公安推行建立相鄰警務室互補機制,日常狀態下注重推進力量整合、聯勤協作;遇有緊急、重大等情況,相鄰警務區能夠立即增援、聯動處置,實現片區警務效能最大化。優化打造功能齊全的24小時“智慧警務室”,真正把警務室打造成“收集信息的平臺、維護穩定的防線、服務群眾的窗口”。
3.社會協同:推動建立廣泛參與的社區治理隊伍
突出聯動共治,積極推動綜治、城管、民政、司法、住建等部門成立大聯動中心,協作處理社區事務、社區警務,形成“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格局,做到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組建志愿者巡邏隊,作為編外“警察”守護平安,行程“2+1+2+N+1"的巡邏模式,即(2名社區干部、1名社區民警、2名輔警、N個網格員、 AI人工智能機器人巡警),實現“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大群防、大聯動,共保社區平安。
4.法制保障,推動建立依法治理的社區治理機制
用法治思維謀劃社區治理,積極推動社區公共安全、物業管理、養犬管理、噪音擾民等地方立法項目建設,并依托科技手段為立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取證手段。
5.科技支撐,推動建立智慧共享的社區治理模式
依托強大的信息化自主研發及集成能力, 打造城市五級管控治理體系和“兩圈一網”十五分鐘生態系統,將“安防”和“民生”基于“物理區域”進行綜合梳理,全新定義“廣義智慧社區”概念。
四、智慧安防:城市五級管控治理體系
城市五級管控治理體既“廣義智慧社區”概念
傳統智慧社區將著力點放在“社區內”, 聞遠五級智慧社區體系,從“社區內”深入化的延伸到“單元內”和“房屋內”, 向外拓展到“十五分鐘社區護城河”以及“城市級(區縣級)綜合聯動治理。
在社區內
1)人臉識別門禁,虹膜識別門禁,磁卡門禁,車輛識別系統等構成基礎的準入核驗設備。門禁系統嵌入非接觸式精準測溫模組,可以在疫情到來時,未雨綢繆,即刻發揮作用。
2)多維感知槍機,廣告屏,智能微熱點等可以主動無感的采集過往人員的人臉信息,手機***以及***,車牌等動態數據。
3)邊界預警預警系統可以讓“不走尋常路”的“翻墻”分子立刻遁形。
4)高空拋物系統可以有效記錄拋物者的房間信息, 既能事后精確追責又可以對拋物行為產生極大震懾作用。
5)智能巡邏機器警察以巡固防,24小時對社區全域進行無縫隙巡邏,通過人臉,車牌,手機***號等信息精確記錄及識別可疑人員,極大的解放了警力, 間接提高了“見警率”。 并可以及時發現危險化學品泄漏以及火災并通知社區保安及自動報警,在夜間和惡略天氣條件下會更加凸顯人工智能的優勢。
6)違章停車監控設備,可以對占用消防通道的車輛進行有效驅逐和警示。
7)智慧燈桿集視頻監控,智慧照明,信息發布,WIFI服務,公共廣播,環境感知,5G基站,充電樁,一鍵報警等多功能為一體,成為智能信息化手段在社區內的集約化陣地。
在單元內
1)單元門人臉識別門禁可實現可視化云對講功能,通過手機就可以輕松開門
2)防尾隨監控有效威懾外來非法人員的入侵,也能為警方提供視頻信息和破案線索
3)消防通道放占用系統,可以實時監督雜物及電動車等占用消防通道, 造成安全隱患。
4)語音監控預警系統布設在電梯和樓層內,針對高分貝,呼救語音(比如: “救命啊”;“放開我”;“耍流氓”;“殺人了”)進行精準識別并自動報警。
在房間內
被動式wifi感知系統:請電話咨詢。
十五分鐘社區護城河
依托城市及街道中現有的人臉識別, 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熱點,車牌識別的安防手段, 與社區內的動態采集手段等聯防聯動, 將“安防前線”向外推進,形成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社區護城河”。 并對護城河內的“三區三圈”等敏感地帶進行重點布控,形成“點面共打”機制。將防控手段延伸到社區外, 將安全隱患消除在社區外。
借助中心警務區的聯勤平臺, 形成網格聯動的群防群控機制, 形成一呼百應、力量整合、聯勤協作;遇有緊急、重大情況,相鄰警務區能夠立即增援、聯動處置,實現片區警務效能最大化。
<5>城市級(區縣級)綜合聯動治理
依托城市級七朵云平臺,將星羅密布的社區網格, 精確縝密的編織在整個城市的星云圖上,打造共建 共治 共享的社會治理平臺實現全部多維度數據的統一治理,綜合分析,精準細化,立體呈現。